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宝宝的“抓周”引来了网友们的回忆,围观群众纷纷爆笑。“抓什么做什么”真的准确吗_孩子_事情_家长?

母婴育儿 2024-05-21 浏览(13335) 评论(0)
- N +

曾经在一个外国人的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,描述中国的“抓周”:这是东方非常神奇的民间预测方法,操作简单,正确率极高!在西方人看来,这一活动充满了神秘色彩,其具体起源已无从考证。但是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传统,把一堆东西放在孩子面前,让他们自己选择未来,这是真的。

在东南亚很多国家,确实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习俗,专门用来预测孩子的未来,很多人都信以为真。

宝宝的“抓周”引来网友回忆,在场的人都笑了。“抓什么”真的准确吗

近日,网友上传的一段婴儿“抓周”的视频突然火了,一堆东西摆在孩子面前:

刷子,百元大钞,铜币,羊毛球,书,玩具刀...

每个人都聚集在孩子周围,期待她的表演。家人当然希望孩子选择书、钱等东西,但小家伙哪里有这个意识?他只是抓着面前的毛线球,玩得很开心。

看到这种情况,围观的人都笑了。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?你将来想成为一名裁缝吗?

展开全文

有网友看到视频,回忆起自己的“抓周”故事。评论很鲜明:

@小胖子:小时候抓过秤。现在在收废品,符合老人当时的估计。

@京京京京:我当时很调皮,什么都抓了个遍。现在我在送快递。抓星期真的很准。

@空白表:小时候抢过刀,现在在章丘打工...

网友俏皮的回复引发了一场关于宝宝“抓周”的有趣讨论。不少网友表示,幸好这家人思想开明。如果是一个思想迂腐的老人,可能会出事。

诚然,有些老一辈人非常重视“抓周”,甚至完全没有道理。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了错误的选择,人生会毁于一旦。不知道他们小时候抓的是什么?很明显只是一个娱乐项目,一定和选大学一样。

抓周准吗?专家给出了解释。

很多人通过把握星期来预测孩子的未来。原则主要是“查查孩子的爱好”。他会抓住自己喜欢的东西,这似乎是合理的。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宝宝多变的特点。

有专家发现,宝宝的思维是多线程的,大人注意的是一心一意做事。这件事做完了,他们就会去做下一件事,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,他们的脑子里往往同时在想很多事情。

当然,这不是多任务处理,他们的大脑是无法支撑这种高损耗的脑力活动的,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极高的思维退化。

也就是说,在把握一周的过程中,可能孩子在这一秒选择了书本,每隔几分钟,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下,就会选择算盘。可能连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具体的爱好。

另外,支持周把握不准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:父母如何保证他们放在孩子面前的东西能包括他们原本的未来生活?

做生意、读书、缝纫等。,这些都是人生的未来,那么有多少是不包含在其中的呢?比如开车,当导演,当演员,甚至当理发师,也是一种生活。如果大人不考虑,孩子就别无选择。

所以大家把握星期是一种习俗。孩子选择好的东西,值得大家开心。相反,有一个集体游戏,全家人玩得开心就好。

如果孩子想按照家人的期望前进,可以采取这些措施。

1、以身作则,方便孩子模仿。

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孩子会本能地模仿父母的一切行为,包括兴趣爱好,日常生活,做事方式。比如他们想让孩子以后好好学习,就得在家里表现出来,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和宝宝一起学习。当他们养成习惯后,就不需要父母继续操心了。

2、从小有针对性的培养,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的喜好。

兴趣其实是可以培养的,这是西方教育普遍接受的。教育学家认为,父母不应该简单地等待孩子发展自己的偏好,而应该在孩子的人格建立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,使他们的偏好更接近成年人的期望。这样孩子自然会改变,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
3.尊重孩子的选择,没有没用的买卖。

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这是古人的三观,而现在,这句话已经不适用了,360行,哪一行不能发财?这是个物质社会,只要能赚钱不违背,什么都不该被鄙视。就像有些医生没有其他卖水果的挣得多一样,难道我们还要坚持说卖水果的只是运气好吗?

总之,家长希望孩子变好,这一点可以理解,但基本的科学观还是要保证的,千万不要好兆头没捞到,再闹出其它问题,尤其要避免那种因为孩子抓周抓得不好,闹得全家不愉快的情况,那才是因小失大!

标签: